乾隆己丑三月五日戊子胥山老人王琦忆甲子岁暮,以事往来横山大岭间,道中憩一农家,农家方解豕,析其前蹄,有清水流出,约二升许。元如曰∶凡物多精汁者,皆主养精补血,益气生肌。
湿乃阴邪,故伤于湿者,下先受之。淋症先贤立五名,血气膏砂劳凑成;气者便难流余沥,血者尿血痛难伸。
阴阳不顺清浊乱,冷热不调邪正争。噎膈思食难进口,恶心欲吐不吐奇;吞酸咽下酸津液,吐酸涌出水稀稀。
故天地上下,各有风热火湿燥寒之六气,其斡旋运动乎两间者,而又有木火土金水之五运,人生其中,脏腑气穴亦与天地相为流通,是知众疾之作,而所属之机无出乎是也。参苏饮内枳前胡,半夏陈皮桔梗芦;甘草茯苓木香末,清金泻火病皆疏。
今人咸云∶芍药主酸敛,而不知有大黄之功能。燥能胜湿故用二术。淡能利湿故用二苓。
恶露痢疾相兼治,并行不悖法最良。如邪中于阴,手足厥冷,脉微欲绝,此阴盛而生阳之气欲绝于内也;如欲冷冻饮料,欲卧凉地,揭去衣被,躁而不安,此阴盛于内而阳欲脱于外也,急宜参、附、姜、桂以救之;如发汗不解,身反大热,此阳盛而阴绝于内也,如阳明病,发热汗多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,此阳盛于内而阴液外脱也。